close

Final......

引自某教授的訪談錄,對照自己的言行,原來自己在老師們面前就是這個樣子。
戒慎、改進。




  要看一個研究生有沒有研究能力,第一個是看他讀書仔不仔細,上課發言可以看出讀書仔不仔細,還有就是看課堂報告也可以看得出來讀書仔不仔細。仔細就會發現問題,細而後能精,精而後能慮,然後才有見微知著的可能。
  第二個是表達,看他如何運用文字,組織推理,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事情,是不是能充分表達自己。做研究本來就是要積極主動的,有的學生說是父母要我來唸研究所的,我不得不唸;有的學生說選題目寫論文是因為學校規定的,我不得不寫;有的學生為了應付交差,所以隨便找個題目來寫,或者請求老師給個題目。這都是被動的,我不相信這樣以後會有成就。做研究完全是積極主動的,沒有人會去催。
  學生成年了,早就超過二十歲,有自主思想,有充分行為能力,還要老師去催他嗎?有些學生怕功課壓力,喜歡找「放牛吃草」的老師做指導教授,既然喜歡被放,則遲早會如願變牛。
  有的學生唸完碩士班就不唸了,這也未嘗不是正常的。因為有的是為了需求才唸碩士班,需求滿足就當然不再唸下去;有的是因為才性到此為此,再強迫他唸下去也沒用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性、想法和目標,碩士班基本的研究訓練有做到就好了,外國兩年就碩士畢業了,何必茍延?
  既然已無興趣,或不可造就,基本訓練做完了就讓他早點離開就是了。選題目選不出來,老師私下給個題目還勉強算是可以,但不是學校制度規定老師應該給的。連題目都選不出來,就表示沒有疑問能力,也就是根本沒有研究能力,所以不適合再繼續做研究。如果大綱也擬不出來,就表示沒有組織建構的能力,寫下去也是痛苦,那還是早點回家好了;不過大綱寫到最後也有可能要修改的,不是全然不可以變動的,只是主題和範圍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動。
 



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carlforce 的頭像
carlforce

野田儒的生活記事

carlfor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